close


 

作者陳大魁老師的教案主軸是由數學的觀點來探討「死→生死拔河→死因→老化與高齡化→性別→數看人生」。

作者一開始就拋出一個問題,問學生「生命教育」的目的為何?讓學生可以先想想自己的答案,在老師上完這堂課的之後,再來檢視有沒有達到自己之前所想到的答案,針對這堂課老師和學生一起來做回饋。

讓學生思考這個問題之後,當然就要帶領學生進入數學的世界。

暖身:

老師運用「數字成語猜猜猜」吸引學生的興趣,運用數學式子讓學生動動腦猜猜看,這部份結合了國文的知識,尤其是這些成語都是學生所熟知的,像是

7 ÷ 2=

不三不四

2X 3

接二連三

我認為老師第一步達到了數學課一個很重要的目標「讓學生開始思考。」

活動一:

「如果學生考試不及格……」,這個活動讓我會心一笑,想說這老師也太幽默了吧!學生一定會很開心,有一個這麼體諒學生的老師。

老師分析學生一年365天是如何花掉的,結果得到的結論竟然是「完全沒有時間可以唸書,學生在考試又怎麼能夠及格呢?」之後請學生想想自己一年時間的分配,結合課本內容﹝集合概念---聯集與分割﹞,這個活動非常實用,將數學和生活做結合,學生學習也會比較有動力,畢竟平時就可用到這些概念。

活動二:

Diophantus的墓誌銘

這是一個是數學題,墓誌銘上刻著Diophantus的一生是如何過的,求Diophantus活了幾歲。其實類似的題目我之前也算過,但是令我驚奇的是,題目中的故事竟然可以延伸討論「疾病、意外、自殺」這些議題。

像是;

¬     主角兒子早死原因的探討

¬     如果時間拉到現在,早死原因隨時間遞移,有何變化?

¬     身為家長、老師、自己如何面對這些的成因?

Diophantus白髮人送黑髮人

¬     情緒上的感受?

¬     對生活及週遭環境的反應?

¬     面對生命價值、態度的改變及調適?

讓學生可以互相分享自己所聽到的經驗。進一步深思自己的墓誌銘上最希望讓後人知道自己的什麼事?突然間老師讓學生將人生拉遠來思考,時間軸拉長來看自己的一生,想想自己人生目標在哪裡,到死的時候是希望一生如何被記載。

活動三:

生與死的拔河

藉由一個生日前後各月份死亡人數的統計圖,來思考「臨死的人對過完生日的渴望,探討死亡時刻是否能夠延緩?」我認為學數學很重要的一部份就是要學會「分析」,藉由這一個統計圖,來讓學生討論「人類的意志能夠影響生死嗎?死亡時刻可以延緩嗎?」延伸到討論瀕死、安寧、如何度過人一生的最後時刻等這些平時不被人探討的嚴肅且重要的問題。

活動四:

從十大死因看

十大死因在社會中很常被使用,藉由分析在幼年、青壯年、老年不同的死因,讓學生提早認知自己在老年時候遇到的疾病問題,做好心理準備,更積極規劃老年的生活。

活動五:

從年齡結構看

從人口結構柱狀圖中,讓學生充分了解台灣已經是一個高齡化的社會,往後老年人口會一直增加,急需老人安養問題,未來我們每個人會變成老人,我們希望社會怎樣對待我們,希望社會提供我們怎樣的居住的環境、生活品質,還有老年人口增加勢必衝擊我們對於孝道、倫理、扶養的態度或價值觀,這些都是必須要面對的,老師很成功的將社會問題融入數學課裡,讓學生了解社會現況,關心社會。

活動六:

從性別結構看

這部份融合性別議題。

為什麼社會中會有新移民女性(所謂的外籍新娘)? 和生育率有什麼關係?

「公廁中男廁和女廁比例分配」,很高興陳老師能注意到生活中有關性別的問題,

這個問題之前在我們班上有討論過,有人說:「男廁和女廁的使用間數一樣,真的是公平嗎?」要考慮到男性和女性平均一次使用廁所的時間,如果設計廁所的人有考慮到這點的話,那麼女廁前就不會有女性苦苦排隊上廁所了!

活動七:

數看人生:人生期望值、持續學習成長、生命無限寬廣、人生不只是0

很有趣的探討父母對小孩的期望,是否會因為小孩年齡增加而期望值減少呢?

另一方面也代表著年齡越大就越固執(期望值越小),那要如何讓自己活到老,學到老呢?結合牛頓的三大定律,來解釋如何讓自我成長。

生命無限寬廣: 請以四條線連接圖上九個點

好高興,我可以想出兩個方法喔!

最後人生不只是0,讓學生清楚了解要只到自己的生命意義,才不會到最後只是得到一堆0而已,這就是生命教育的終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hopeshine 的頭像
    ihopeshine

    ihopeshine

    ihopesh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